钮则坚:读《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有感——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之际
202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八十年前的今时,全国军民正处在与“困兽犹斗”的侵华日军决战阶段,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终于在1945年八月中旬,赢得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场战争的结束,不仅洗雪了近代百年屈辱,也让中华民族重新站上世界舞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战胜利的成果,在国际法律文件如《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有明确体现,其中一条便是台湾回归中国,结束自《马关条约》签署以来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当时的中华儿女,无不为民族解放而欢欣鼓舞。这段历史,是血与火的记忆,亦是民族尊严的见证,任何人都不能遗忘,更不容歪曲。
然而,时至今日,在大陆民众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之际,台湾岛内却出现令人痛心的乱象。以赖清德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反其道而行之,高举“抗中保台”的政治口号,对日本俯首帖耳,对欧美阿谀奉承,竟然罔顾历史真相,举办所谓“欧洲战场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企图混淆视听、偷换概念,实为“倚美谋独”的表演闹剧,甘当国际棋局中的棋子,令人不齿。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交汇点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并在《俄罗斯报》发表重要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文中掷地有声地指出:“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近代文史的新闻人,我尤其为这段话所深深触动。
反观岛内,在原应维护“九二共识”、主张两岸和平的国民党阵营,竟在近来的“罢免风波”中自乱阵脚,连署造假、违法操作,不仅丧失公信,更面临法律制裁,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令支持者唏嘘不已。台湾蓝营颓势尽显,令人深感忧虑。
历史从未远去。抗战时期,曾有一群台湾籍爱国志士,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提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铿锵口号。他们不仅奔赴前线,还承担情报、翻译等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代表人物如李友邦等,更是以身许国。这段历史,是台湾光荣的一部分,却在今日“台独”势力手中被刻意抹去,令人愤慨。
两岸中国人共同经历的抗战岁月也不能忘却。抗日战场上,国共合作,同仇敌忾,才使中华民族免于灭亡,赢得最终胜利。今天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汲取团结与复兴的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提到一位杰出的中共隐蔽战线工作者——阎宝航。阎宝航在抗战时期提供关键战略情报,为击败日本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而正是这段历史,与我个人有深刻的家族联系。
我的父亲,正是当年将日本关东军极机密军事资料提供给阎宝航的中间关键人。1944年夏,阎宝航通过时任国民党军委会第三厅副厅长钮先铭,获得了包括陆空军部署、要塞防区、将领名册等极其详细的关东军情报。阎宝航将资料迅速移交罗申同志处理,仅用三天完成复制后返还。此事在1962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起并作出批示,对阎宝航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段历史,我已在个人新著《还俗记:南京大屠杀下的鸡鸣寺240天》中有所记述,尤其在自序〈典型在夙昔〉中详细追溯了当时情报传递的艰险过程。该书由团结出版社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以飨读者。
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我们立身行道的根基。正值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面对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及地缘政治纷争,中华民族更需要八十年前那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以团结与理性应对风雨变局。
正如历史无数次昭示的那样:中华民族终将走出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与希望。
作者简介:
钮则坚,1957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大学广播电视科及美国旧金山市立大学商业管理系。曾任《旧金山商报》记者,现为中国近代文史研究者,香港共工新闻社中国近代文史顾问,并担任《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
供图:香港共工新闻社中国近代文史顾问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