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女,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教育一线,担任过村小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村小校长等职务。目前,她担任娄底市娄星区黄泥塘中心学校总务主任。二十余年来,她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以无悔的坚守诠释师者初心,用无私的奉献书写教育情怀,先后获得“涟源市优秀教师”、“涟源市师德标兵”和“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娄星区人民政府“嘉奖”。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的分量。

一、担任村小校长期间:以校为家,育师育生
(一)新教师关爱:从“孤雁”到“雁阵”的成长守护
2019年,刘敏首次担任黄泥塘涟滨小学校长。学校位于涟滨村,师资匮乏,新教师普遍感到迷茫和焦虑。她制定了“三暖”关爱计划来帮助这些年轻教师:
1. “暖巢行动”解生活之忧
面对年久失修的校舍,刘敏带领老教师一起粉刷墙面,为新教师们购置生活用品,甚至自费购买电饭煲、取暖器、米、油等物品,帮助他们在学校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为他们提供“家”的温暖。为了缓解外地教师的思乡情绪,她还特别安排“周末家庭日”,邀请新教师一起聚餐。
2. “暖师工程”助专业成长
刘敏牵头成立了“青蓝结对”小组,编制《新教师成长手册》,每周组织“一课三研”(备课、听课、评课、改课)。她亲自听课、评课、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小张提高教学能力。经过她的悉心辅导,一年后,小张在娄星区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了二等奖。
3. “暖心陪伴”护心理健康
刘敏建立了“校长信箱”和“周末茶话会”,定期倾听新教师们的压力与困惑。在2020年冬,新教师小陶因家长误解而情绪崩溃,刘敏陪她走了整整10圈,讲述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类似经历。她还带领小陶逐户家访,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
(二)危难担当:风雨中的“护校人”
1. 暴雨中的“逆行者”
2020年6月,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刘敏凌晨3点接到学校报告,操场已被水淹没。她立刻放下手机,冒着暴雨赶到学校,组织老师和保安奋力抢救办公设备、图书和教学器材。暴雨后,操场满是淤泥,刘敏第一个赤脚跳进泥里,带领教师清理现场。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学校恢复了原貌。村民们纷纷加入帮忙,最终顺利疏通了学校的排水沟。学生返校后,六年级学生小丽在作文中写道:“刘校长满身泥水的背影,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英雄。”
2. 寒冬中的“破冰者”
2022年2月,暴雪压垮了校门口的老树,积雪封住了校园。刘敏清晨5点带领教师们撒盐除冰,并亲自用铁铲清理下水道。尽管天气严寒,老师们依旧坚持工作。为确保学生安全复课,她将旧红毯裁剪成“防滑垫”,铺设在楼梯和拐角处。
二、转型总务主任:甘当绿叶,服务育人
2023年,刘敏因工作需要调入黄泥塘中心学校,担任总务主任。从“台前”转到“幕后”,她始终坚信:后勤工作虽平凡,却是教育大厦的基石。
(一)她以德立身:做师生信赖的“勤务员”
在总务工作中,刘敏始终秉持“三心”原则:
1. 责任心
她每天最早到校、最晚离校,坚持巡查校园设施,及时解决门窗损坏、水电故障等问题,确保师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2. 细心
刘敏建立了“师生需求台账”,细化日常事务,包括小到更换灯泡、修理打印机,大到教学设备的维护和升级。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学校更新了18套教学设备,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公心
她严格管理学校物资采购,所有项目都公开招标,确保经费透明、公正,赢得了师生的高度信任。学校因此荣获娄星区教育局“后勤先进单位”。
(二)她以爱育人: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尽管行政工作繁忙,刘敏仍坚守课堂,担任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和一年级体育学科的教学。她始终认为“教育者的根本在课堂”:
1. 关爱特殊学生
对待留守儿童小洁,刘敏多次家访,为其购买学习用品,并辅导其课业,最终帮助小洁融入集体,成绩大幅提高。
2. 创新德育实践
她组织“校园小管家”活动,带领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维护与绿化养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学校因此荣获“娄底市文明校园”称号。
(三)她以勤治校:做教育保障的“多面手”
刘敏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确保学校设施安全无损;同时,她提出了“修旧利废”计划,带领教师自制教具,并利用废旧课桌改造成环保宣传牌,为学校节约了经费。
(四)她以廉正己:做师德师风的“践行者”
总务工作涉及敏感领域,如物资采购和基建维修。刘敏始终遵循“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确保每一笔经费都公正透明,用实际行动守住了廉洁的底线。
三、教育理念与未来展望
刘敏始终坚信:“教育无小事,后勤亦育人。”她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后勤岗位,用真心为教育服务,在管理中弘扬师德,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作者:谢辉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