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8月30日电(记者 :蔚楠 执笔:张强)驻足七里坪,红色历史的脉络在此愈发清晰。这里不仅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摇篮,也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东进抗日集结改编地,更因七里坪长胜街的特殊地位,串联起红25军从浴火重生到主动求变的关键历程,让“不愧当年”的评价更具重量。

作为鄂豫皖革命的早期中心,七里坪镇长胜街是苏区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枢纽,更是红25军心中不可失守的精神地标。红四方面军西征后,红25军在七里坪檀树岗重建,随即以长冲村、紫云寨为核心开启两年苏区保卫战——在此期间,夺回长胜街始终是红25军的重要目标。然而,因敌我力量悬殊与斗争策略的局限,红军在争夺中遭受重大挫折,陷入艰难境地。
正是这场挫折,推动红25军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深刻自省。在七里坪镇紫云寨召开的鄂豫皖省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上,队伍主动调整军事斗争方针,从硬拼坚守转向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为后续突破敌人“围剿”、踏上长征路奠定了关键基础。这场转变,成为红25军在七里坪战役遭受严重挫折后由失利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点。七里坪这座古老小镇不仅见证了红25军在大别山地区坚持革命斗争的烽火岁月,更见证了其在困境中自我革新的智慧。

此次重走红25军长征路的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和宁国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志愿者踏足七里坪,既是追随红25军保卫苏区的战斗足迹,更是在长胜街的石板路、红25军檀树岗重建地的遗址间,感悟红军“在挫折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行”的精神内核。“不愧当年七里坪”,赞的不仅是这片土地的红色根基,更是红25军在此书写的“于绝境中寻生路”的革命传奇。
作者:蔚楠 张强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