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9月3日电(程超、徐贤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聚焦食品企业发展需求,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通过“案例化破题、精准化施策、常态化守护”,在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安全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案例引路: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化解纠纷护发展

“要是没有民警及时介入,我们这批订单恐怕就要延误了!” 日前,叶城县东城区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报警,称企业两名生产车间员工因原料分配问题发生争执,不仅影响了生产线进度,还引发其他员工围观。民警迅速赶赴现场,第一时间疏散围观人群,避免事态扩大。

经了解,两名员工分别负责原料分拣和生产加工环节,因当日原料供应紧张,双方为优先保障各自工序进度产生口角,进而发生轻微肢体冲突。为防止矛盾激化影响企业生产,民警先安抚两人情绪,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展普法教育,引导换位思考;当天下午组织双方及企业负责人初次调解,9月1日又邀请工会代表参与,通过 “摆事实、讲流程、算成本” 促成和解并签订协议。

这一纠纷的快速化解,是叶城公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涉食品企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 98%,处置时长缩短40%,未发生一起因纠纷导致的停产停工,切实为企业守住了“生产稳定线”。

多维施策:隐患排查“无死角”,安全保障 “全方位”

“原料仓库消防通道要畅通,应急照明需定期检修,进口原料检疫证明再核对一遍……”9月1日,叶城县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联合东城区派出所,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

排查既聚焦食品进货渠道、保质期、合格证等“舌尖安全”环节,也重点检查生产车间、仓库的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特种设备及应急预案,对8处隐患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建立“回头看”台账闭环管理。某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觉得排查是‘走过场’,现在民警能指出问题还帮定方案,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多了。”

此外,叶城公安还建立“一企一警”机制,为12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配专属民警,每周走访、每月安全培训、每季度警企座谈,实时掌握企业安全难点;夏季生产高峰期,针对某企业用工量翻倍情况,主动对接企业及3家劳务公司,以“驻企办公+动态巡查” 化解用工纠纷12起,规范用工流程8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食品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 55%,涉企矛盾纠纷同比下降80%,其中劳资纠纷类警情化解率达98%。

普法护航:融法律宣讲于服务,筑牢企业法治根基

今年以来,叶城县公安局在涉企纠纷化解中融入普法宣讲的比例提升至100%,通过“解纷+普法”双轨模式,让法律知识随纠纷化解精准传递。

“和去年比,今年我们处理涉食品企业纠纷时,每一起都会融入普法,做到‘解纷必普法’。” 叶城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政豪介绍,“遇到员工因用工规范、工序配合起争执,我们会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结合具体案例讲条款,让大家清楚‘能做啥、不能做啥、错了有啥后果’。”

除纠纷调解中的“即时普法”外,叶城县公安局还联合企业开展“法治课堂进车间”活动,每月组织民警走进食品生产车间,围绕“劳资纠纷预防”“安全生产法律责任”“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等主题开展专题宣讲,累计覆盖企业员工1200余人次。同时,为企业发放《食品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指引》手册,梳理用工管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领域的12类法律风险点及应对建议,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法治素养,从源头减少因法律认知不足引发的矛盾问题。

成效凸显:优化环境“强赋能”,企业发展 “添动能”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单一监管”到“多元护航”,叶城县公安局以实际行动为食品企业打造了更安全、更稳定、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叶城县公安局累计为食品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0余次,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30余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87处,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63起,解决企业困难诉求160余件。

“现在有公安民警的保驾护航,我们不仅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被‘卡脖子’,连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也有人帮着盯着,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谈及公安工作,辖区多家食品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

下一步,叶城县公安局将继续围绕食品企业发展需求,深化“警企联动、隐患共治、纠纷快解”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和监管效能,以更坚实的安全保障、更优质的法治环境,助力食品企业“茁壮成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公安力量。

作者:程超、徐贤华

供图:叶城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