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7月13日电(通讯员 龚年龙)瑙鲁总统戴维·阿迪昂(David Adeang)于2025年7月6日至9日携家人及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忠心里,展开一段深刻的寻根之旅。此次行程不仅是对个人家族历史的追溯,也是中瑙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人文交流的深度延伸。
一、寻根背景与家族渊源
1. 血脉源流
经中国有关部门确认,阿迪昂的曾外祖父司徒暖报的家族,源自广东江门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忠心里。约百年前,司徒氏先祖远赴南洋谋生,最终定居瑙鲁。司徒氏家族在江门拥有显赫地位,历代人物以“教以人伦”作为家训,注重教育,涌现出包括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等在内的众多杰出人物。
2. 寻根动机
阿迪昂曾透露,尽管他早已知晓家族源自中国,但曾因时隔百年而担忧难以追溯血脉。此次来到族谱陈列室,看到自己名字及可追溯至千年前的祖先名录时,阿迪昂深感震撼:“了解过往,才真正明白今天的我,如何与历史紧密相连。”
二、寻根之旅亮点
1. 亲情再聚
与堂外祖母相见:81岁的堂外祖母谭惠霞在村口的老榕树下与阿迪昂重逢,亲手递上龙眼,叮嘱他说:“常回来看看。”
村民热烈欢迎:当地村民自发迎接总统一行,村委会主任司徒玩玲感慨道:“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外地亲戚专程回乡,只为见证总统与家族的团聚。”
2. 祭祖仪式
在家族祠堂“素庵居庐”,阿迪昂与家人按照传统习俗祭拜祖先。祭品包括广东特色的乳猪、卤鹅等。在祭拜完毕后,阿迪昂亲手种下象征家族根脉的榕树,并收到一抔祖祠泥土作为纪念。
3. 族谱与文化遗产
在司徒氏图书馆,阿迪昂翻阅族谱时,看到自己名字的一刻,惊喜不已。他还参与了图书馆数字平台的启动仪式,体验了家族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乘坐传统铛铛车游览赤坎古镇时,阿迪昂不忘用手机记录下古镇的骑楼风貌,并对群众的热情问候做出回应:“江门欢迎你!”
三、总统的乡土情怀与感悟
动情发言:“虽然作为总统,我曾访问过许多国家,但这次旅程独一无二,难以忘怀……我希望将来能常回来,见证家乡的变化。”
关于家族传承,阿迪昂深情地表示:“此次带着我的子孙同行,是希望他们能在家乡的土壤中感受文化的滋养,传承祖辈的精神。我计划让后代在江门接受教育,继续家族的根脉。”
四、中瑙关系的深化
1. 复交背景
2024年1月,瑙鲁与中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而阿迪昂在同年3月的访粤之行成为了“甲辰龙年首位访粤的外国元首”。此次寻根之旅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文化联系,拉近了民间的距离。
2. 合作展望
直航筹备:瑙鲁外长安格明透露,目前正筹备瑙鲁至广东的直航航线,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旅游及贸易交流。
海洋经济合作:双方还将在海洋经济领域展开合作,探索共建海洋牧场、远洋渔业及渔业加工等项目,充分利用广东的技术优势和瑙鲁丰富的资源。
医疗援助:广东已派遣“光明行”医疗队赴瑙鲁,完成了23例白内障手术,并计划引入中医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合作。
五、江门侨乡的“根脉”意义
作为中国的“侨都”,江门拥有广泛的海外侨胞,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江门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的故乡,侨批档案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江门在文化与经济上均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侨乡赋能:江门通过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修复赤坎华侨古镇,并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设于五邑大学)等项目,为两国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结语
阿迪昂的寻根之旅,既是家族跨越百年的血脉重连,也是中瑙关系在“以侨为桥”的基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从一碗龙眼到一棵榕树,从亲情团聚到海洋经济合作,文化根脉在两国的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纽带作用。正如瑙鲁谚语所言:“每天积攒一滴水,经年累月汇聚成大海。”